20世紀核控制條約
雖然還有少數人仍然熱衷于擴軍備戰(zhàn),但作為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大趨勢,爭取和平、發(fā)展經濟已成為大多數人的共同愿望;要求裁減軍備、化劍為犁的勢力正形成一種制約戰(zhàn)爭的力量。
現在我們就20世紀簽署的各項重要的控制核武器協議或條約作一番回顧:
——1963年8月5日,關于在大氣層、外層空間和水下部分禁止核試驗的莫斯科條約。 ——1968年7月1日,在倫敦、華盛頓和莫斯科簽署關于不擴散核武器條約。 ——1972年5月26日,簽訂關于第一階段限制戰(zhàn)略武器條約(這年美蘇簽署反彈道導彈條約)。 ——1974年7月3日,關于限制地下核試驗條約。 ——1975年8月1日,西歐和東歐國家以及美國和加拿大共35國簽署赫爾辛基最后文件。 ——1979年6月18日,簽訂關于第二階段限制戰(zhàn)略核武器條約。 ——1987年12月8日,美蘇兩國在華盛頓簽署關于消除中程核導彈條約。 ——1990年11月19日,、到約16國和華約6國在巴黎簽署歐洲削減常.規(guī)武器條約。 ——1991年7月31日,蘇聯和美國在莫斯科簽署減少戰(zhàn)略武器條約。 ——1992年6月16日,美國總統布什和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宣布達成的關于控制核武器的協議又比前一年更推進了一步,特別是在消除陸基彈道導彈方面,大大地前進了。
蘇聯的解體使西方摧毀前蘇聯龐大核武庫的計劃現在又出現了問題,因為北約盟國未能就誰應支付這筆費用的問題取得一致意見。
正是由于俄羅斯總統葉利欽的態(tài)度,所以才出現了銷毀這些幾十年來威脅著世界和平的毀滅性武器的可能。北約組織當然渴望給予幫助,但當它知道這至少要耗費170億美元,而且這項工作要花10~30年的時間之后,不禁大吃一驚。雖然美國、法國和英國都擁有銷毀核武器的最新尖端技術,但是它們認為它們的納稅人沒有理由支付這筆費用。
以美國副國務卿巴塞洛繆為首的技術小組曾訪問了擁有核武器的四個前蘇聯共和國,以便估計美國可以采取什么辦法幫助銷毀它們的核武庫。巴塞洛繆后來在北約組織作報告時對分散在許許多多發(fā)射場上的至少1.5萬件短程核武器,描繪了一幅不祥的情景:其中許多是隨便堆放在臨時的和不安全的倉庫里,并且有被盜竊的危險。
使美國國會震驚的是銷毀這些武器的估計費用。美國國會只愿撥出4億美元,另外166億還沒有著落。美國到處游說,努力說服它的歐洲盟國分擔銷毀這些武器的費用。
雖然法國與英國表示愿意提供援助,但是它們不準備提供現金。兩國還使問題進一步復雜化,因為它們拒絕俄羅斯提出的要它們提供其核武器詳細數目的要求。
另外,目前至少有12個國家或地區(qū)制定了公開的或秘密的核武器計劃。它們就是所謂的核武器臨界國,這些國家要不了多久就能生產核武器。
如何擺脫核威脅
阻止核擴散困難重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