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冰清玉潔的荷花 |
“食、色,人之大欲”,這是很早以前孔夫子對人類基本特性的高度概括。人類歷史上對于情欲有一個由群婚到對婚的重要轉(zhuǎn)變,對于這一轉(zhuǎn)變,在傣族文學(xué)作品的《配偶歌》有:“聽!大家聽著,雀成雙,鳥成對,草會開花樹結(jié)果,猴子有老婆,斑鳩有丈夫,相親又相愛,共同養(yǎng)兒女,森林很興旺”的生動描述。當(dāng)然這種“配偶”應(yīng)是發(fā)生在人類告別了僅靠森林的采擷與圍獵的生活之后,即傣族《創(chuàng)史詩》所描述的“立寨蓋房子,風(fēng)雨不害怕,挖地種野瓜,子孫不游動”之時的情況。
傣族青年男女的相悅,多是靠唱情歌溝通。最具傳統(tǒng)特色的方式是在夜晚的村寨,某些廣場或大樹之下,女青年三五成群,中間燒篝火,各據(jù)一隅紡線,并在筒裙下藏一小凳。男青年則彈著琴或吹著 對著姑娘們唱情歌。如姑娘被小伙子打動了心,便會拿出藏著的小凳子請小伙子坐,彼此便開始了談情說愛。由于唱情歌是獲得情侶歡心的必要條件,所以小孩子們從小就要學(xué)唱歌,這是人生的重要一課,這也就是為什么傣家人擅歌的原因。
 |
彝族"二月八百詩佳"節(jié) |
傣族民間歌謠的最大特點是“見什么唱什么,想什么就唱什么”。那么他(她)們的情歌唱的是“什么”呢?這不外乎是相互介紹、對對方的贊美和表達愛慕之情。由于傣族是來自熱帶雨林,也生活在林海之中,對對方的贊美和對自己的比喻之詞很多是借用花卉和樹木的特征、特性!墩贅渫汀分,王子召樹屯把公主喃吾諾娜比喻為“粉團花”,把自己形容是“蜜蜂”,而公主則希望王子“像一棵椰子樹,樹高根深”。在傣族的情歌中,小伙子們一般都把姑娘比喻為花,用得較多的有純潔的荷花(Nelumbo
nucifera),潔白芬芳的茉莉花(Jasminum sambac)和美麗芳香的白蘭花(緬桂花)(Michelia alba)。有些花則用以比喻具有某些氣質(zhì)的姑娘,如“梭拉批”的花鮮艷、濃郁芬芳,主要用于贊美漂亮的姑娘;“該雙”的花純白,香氣迷人,主要用贊美善良的姑娘;“木洛”的花瓣小,純白、花成束,極香,主要用于比喻純樸的姑娘。姑娘們在情歌中則總把所喜歡的小伙子夸作高大的樹木,這也許是“大樹底下好乘涼”之故吧!如風(fēng)吹不倒的大青樹(Ficus
altissima)、枝葉茂盛的菩提樹(F.religiosa)、高大的椰子樹(Cocos
nucifera)和火紅的攀枝花(Bombax ceiba)等。若是男女青年相愛,信誓旦旦,則在歌詞中常用“妹是蓮花哥是藕”,“花根和泥土一起,永不分離”,“像兩個金瓜結(jié)在一根藤子上”或“花蕊呀是哥的心,花瓣呀是妹的心,花蕊花瓣呵,永不分離”等。在花卉植物中,有一種花,熱戀中的小伙子是絕對不會用它去比喻所喜歡的姑娘的,它就是芙蓉花(Hibiscus
mutabilis),這是由于它的花朵的顏色“早白、午桃紅、晚大紅”,一日三變,傣族稱它為“三色花”。只有當(dāng)失戀而極端苦惱時,小伙子也許會用它去諷刺變了心的姑娘。或者姑娘因身不由己,向小伙子表達她的哀情時,她就會辯解說:“我不是三色花”。
[上一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