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雷電的諺語
* 雷轟天頂,雖雨不猛;雷轟天邊,大雨連天。(江蘇蘇州、河北)
從天頂開始的雷雨是下不久的,雷雨如果從天邊下過來,這是氣旋性雷雨。氣旋有廣大雨區(qū),經(jīng)過本地可有幾天的時間,雷雨不過是它的廣大雨區(qū)中間的一部分罷了。所以,在雷雨的前后,都可下雨,而且往往可連續(xù)好多天。但是天邊的雷雨,也只有西方或西北方來的雷雨,才有可能來到本地,別的地方雷雨,就不一定會來,即使影響到本地,關系也極小。
* 雷公鳴,雨即停。(廣西貴縣)
在久雨不晴的天氣,忽然雷聲大作,表示天氣就快轉(zhuǎn)睛了。這種雷雨是冷鋒雷雨,在冷鋒之前,有暖鋒的雨,暖區(qū)的毛毛雨?墒抢滗h一過,就來干凈的極地氣流,把本地原有濕熱氣流一掃而空,所以天氣變好了。
* 連頭轟雷,多遇雹。(陜西武功)
雹也是從雷雨云里下降的。當雷雨云頂?shù)谋┚w下降時,中途碰到猛烈的上升氣流,把它們托上去,再進入冷濕環(huán)境,在它們外圍再涂上一層冰霜。等到它們重量加大到一定程度,又下降了,在下降過程中,又遇到冷濕氣層,又使它們重量加大。如再有上升氣流沖上來,它們再上升,再加大。這樣地一上一下,重量就加大一次。最后等到地面氣流不能負擔它們的重量時,終于降落著地了。因為它們體積大,雖在大熱天,也不能完全融化成水。這樣看來,雹的形成,必須要有猛烈的上升氣流,而這也是雷雨云出現(xiàn)的條件。所以打雷雨的時候,也常有雹下來。
* 正月動雷,人頭脆。(浙江)
陽歷正月寒冷、干燥,決不可能有雷雨。如今有雷發(fā)動,表示天氣相當濕熱,這對于人體健康是不適宜的。同時,因為溫高濕重,病菌和蟲類易于繁殖,到了暑天,瘟疫毛病恐怕要流行了。
* 正月雷,年成荒;二月雷,多蛇蟲;三月雷,莊稼好。(江蘇常熟)
達句諺語的意思指農(nóng)歷正、二月出現(xiàn)雷雨,當年農(nóng)作物會遇病蟲害而成為荒年。但是在農(nóng)歷三月出現(xiàn)雷云,莊稼反而好。這是因為,農(nóng)歷三月正是江南地區(qū)的農(nóng)作物需水時節(jié)。
* 梅里雷,低田拆舍回。(《農(nóng)政全書》)
梅里的雨,是由于氣旋引起的。因為當時天氣情況配置適宜,雨水本來很多。如果同時還夾著雷雨,那末雨水更多,低田就根本不能住人了。
* 時里三雷,米谷成堆;時里無雷,秕谷成堆。(江蘇常州)
三時在夏至之后,這是最熱的天氣,也是稻田區(qū)需水最切之時。這時候的雨,以雷雨為主。所以說“時里三雷,米谷成堆”。反之,如果時里沒有雷,雨水太少,不免有旱魁成災,以致“秕谷成堆”了。
* 小暑頭上一聲雷,四十五天倒黃梅。(江蘇常州)
小暑在七月初,在長江流域黃梅天氣已經(jīng)過去。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小暑日打雷,接著再來四十五天的黃梅天氣。嚴格講,以后是否連續(xù)下雨,決不可能看哪一天的天氣來決定。但是,這句話也有它的部分道理。在小暑以后,長江流域梅雨將完,但若有一天開始了雷雨,表示空中有濕熱空氣活動著,所以雷雨可以時常在各地區(qū)發(fā)生,但不以四十五天為限。
* 雷打秋,沒得收。(江蘇常州)
秋收冬藏,到了秋天就不需要雷雨了。這時候如果還有雷雨,那末將可收獲的谷物,勢必要腐爛在田里而“沒得收”了。
* 雷打驚蟄后,低田好種豆。(陜西武功)
驚蟄在陽歷三月六日,在華北一帶,正值雷雨初逢的時期。如果那年的雷雨來得太遲了,雨水太少,所以低田只好種豆了。
* 未到驚蟄雷先嗚,必有四十五天陰。(湖北,江蘇無錫)
* 雷打驚墊前,高山好種田。(同上)
* 驚蟄未到先打雷,大路未干雨就來。(浙江義烏)
驚蟄在陽歷三月六日,此時江南丘陵地區(qū)即將進入春雨季節(jié),如果出現(xiàn)“雷打驚蟄前”,說明那年的春雨來得早,雨水充足,有利于農(nóng)作物的生長,所以“高山好種田”。
* 陳雷顛,年成淹。(江蘇徐州)
“陳雷”是多雷的意思,雷雨太多了,所以有水災。
* 秋雷撲撲,大水沒屋。(浙江黃巖)
* 秋雷“及各”,大水沒屋。(華中、華南)
夏天的雷雨,來勢雖猛,但是下雨的時間短促,不致會發(fā)生水災。秋天的雷雨,多是氣旋性雷雨,是降在鋒面上的,往往可以在很大區(qū)域內(nèi)連下一天二天。如果氣旋成群結(jié)隊而來,還可下得更久。這樣雨本就太多,屋頂也有被淹的危險了。
* 青天落白雨,氣死曬稻婦。(浙江象山)
指熱氣突然打雷雨,淬不及防的現(xiàn)象。
* 先雷后雨不濕鞋,先雨后雷水浸街。(廣東)
* 雷先雨后旱裂田,水中加雷雨連天。(廣東)
* 先雷后雨,其雨必小;先雨后雷,其雨必大。 (《管窺輯要》雨晴占備)
“先雷后雨”是夏天的地方性熱雷雨,“先雨后雷”,是氣旋性雷雨。
* 當頭雷無雨,卯前雷有雨。(《田家五行》論雷)
* 春季卯時雷,飯后雨。(江蘇無錫)
* 一夜起雷三日雨。(同上)
* 凡雷聲響烈者,雨陣雖大而易過;雷聲殷殷然響者,卒不睛。(同上)
* 悶雷轟天邊,大雨落連天;響雷在天頂,大雨即過境。(廣東)
* 燥天雷(響雷)要睛,水底雷(悶雷)要落。(浙江義烏)
* 疾雷易晴,悶雷難晴。(福建福清平潭《農(nóng)家漁戶叢諺》)
* 上晝雷(疾雷),下晝雨;下晝雷(悶雷),三日雨。(同上)
當頭雷就是天頂?shù)睦子,這是熱氣局地的對流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雷雨云的范圍小,雨下,云就消散,所以雨下不久,但是雷聲非常響。卯前雷,就是下在夜間的雷雨,這決不是地方性熱力對流造成的,是由于西方或西北方來的氣旋造成的。氣旋活動的范圍可以遍及幾省,在一地方存在的時間,也可有好幾天。如果幾個氣旋,連續(xù)過境,所需時間更久,所下雨水更多,氣旋雷雨的雷聲,發(fā)自遠處,并不集中一地,所以雷聲是殷殷然的。
* 雪中有雷,主陰雨。百日方晴。(廣東)
雪天的雷,決不是熱雷雨,而是氣旋性雷雨,故陰雨較久,但是未必要百天才得好的。
* 電閃催雷,雷催雨。(湖北,江蘇)
* 電光閃,雷聲到,大雨咆哮。(廠東)
在夏季,閃電一過,就聽雷聲的現(xiàn)象,一般是因為雷雨云逼近本地的關系,所以雨也來的特別抉,時常出現(xiàn)風雨交加的天氣,因而具有“大雨咆哮”勢頭。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