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類繁多的游泳動物
全身是寶的魚——鱈魚
背部有三個背鰭,嘴巴上有一很小胡須,這是鱈魚的典型特征。我國北方稱鱈為“大頭腥”、“大頭魚”,朝鮮稱鱈為“明太魚”。
鱈魚周身是寶,除肉可食用外,眼球可提取維生素B,肝可提取魚肝油。鱈魚肝油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和維生素D,同時鱈魚肝油對結(jié)核菌有抑制作用,所以患肺結(jié)核病的人,可長期服用魚肝油。其胰可提取胰島素,膘可制膘膠。鱈魚膘膠可治療咯血。鱈魚的骨焙焦研成粉末調(diào)成糊狀可治腳氣。
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鯉魚肝是制造魚肝油的重要原料之一,為此有必要介紹一下魚肝油的小史。魚肝油作為醫(yī)藥品起源于遠古的因紐特人(愛斯基摩人)和格陵蘭以及挪威的居民。但是其工業(yè)化生產(chǎn)卻遲至1847年。最初生產(chǎn)魚肝油的方法,是把鱈魚和鯨的肝臟置于水中,使肝油和水自動分離后,撇取其上浮的魚肝油。1848年挪威開始用水蒸汽加熱法。1880年日本采用水煮法,開創(chuàng)了日本魚肝油的生產(chǎn)歷史。
鱈魚是生活在海水下層、集群很強的冷水性洄游魚類,其中尤以大西洋為多,故而大西洋是“鱈魚的故鄉(xiāng)”。鱈給北歐諸國,特別是挪威和冰島帶來了巨大的財富。冰島人把魚腥氣稱作是“錢的香味”,冰島每年向國外市場提供的魚占世界市場的6%,F(xiàn)今每10個冰島人中就有1人從事漁業(yè)生產(chǎn),他們一個人的收入能養(yǎng)活7個冰島人。
體溫比水溫高的魚——金槍魚
金槍魚是 一種營養(yǎng)豐富的名貴魚類;在日本、歐美一些國家非常暢銷,可以說在這些國家金槍魚家喻戶曉,就像我國人民熟悉大黃魚、小黃魚和帶魚一樣。在歐美一些國家,人們把金槍魚肉比作是“海雞肉”或“小牛肉”。美國制造的油浸金槍魚罐頭風(fēng)靡全球,是國際上最暢銷的食品之一。
金槍魚的溫度為什么會比周圍水溫高呢?
原來它身體兩側(cè)有皮膚肌肉血管網(wǎng)叢,經(jīng)科學(xué)家周密研究,金槍魚的體溫比周圍水溫高出9℃。這種不知疲倦的快速游泳者,肌肉收縮力量是使它們體溫升高的主要原因。沿金槍魚脊柱兩側(cè)強有力的肌肉和皮膚上大量的血管網(wǎng)叢,表明這些部分的新陳代謝特別旺盛,因而金槍魚的魚肉似牛肉,是紫紅色的。其中血紅索含量很高,低脂而高強蛋白,所以營養(yǎng)價值高。
金槍魚游速快,每小時達20海里。戈特教授曾說:“今日在美洲海邊所發(fā)現(xiàn)的金槍魚,可能是在前晚繞過好望角的”。此事不必共有,但由此可知其游速之快。
金槍魚類遍布世界海域,是世界性海洋捕撈對象。過去一直由美、日兩國主要生產(chǎn),1959年以來前蘇聯(lián)也積極開發(fā)。因為遍布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三大洋的金槍魚類漁場都在拉美、非、亞、澳、歐各洲一些中小國家的近海和外海,所以金槍魚漁業(yè)越發(fā)展,就越和不少第三世界國家的利益有關(guān)。歷史上拉丁美洲反對大國海洋霸權(quán)的金槍魚之戰(zhàn),是世人有目共睹的。
[上一頁]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