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雪山應注意些什么?
如果你必須在高山、中山的積雪地帶活動,那就應該特別注意,不要人為地觸發(fā)雪崩。降雪以后,不能立即爬坡登山。一般來說,中等強度的降雪,必須過一天之后,才能去登山爬坡。下大雪之后,特別是連續(xù)數(shù)天高強度的大雪之后,必須停留三、四天,才可在積雪上攀登。因為新雪比較疏松,內(nèi)聚力較差,人在其上活動,容易觸發(fā)雪崩。
攀登積雪山坡時,不要橫穿斜坡。因為橫穿斜坡,容易踩裂雪層,誘發(fā)雪崩。最好徑直向山頂方向前進。當然這樣做,體力消耗較大,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可以采用“之”字形的攀登路線,但“之”字的角度應盡可能放大。行走時,腳步要輕,要穩(wěn),不要另開腳印,要踏著前面人的腳印走。在積雪顯得較不穩(wěn)定時,不要尖聲叫喊,也不要大聲歌唱。因為有時侯,聲波也能沖擊積雪,引起崩塌。由于工作需要,非橫穿雪坡時,每人的間隔要遠一些,一個一個地前進。每人必須保持高度警惕,一旦有誰發(fā)現(xiàn)積雪斷裂滑動有崩塌的危險時,就要大聲喊叫“雪崩!”使后面的人有所準備。要是本人腳下的積雪已在滑動,首先要把冰鎬插在積雪上,盡可能使自己停在積雪面上。
 |
營救 |
|
如果不幸本人被雪崩埋住,就要用力擺動手腳,盡最大努力將頭露在外面,大聲呼救,讓別人知道被埋者的位置。看到有人被雪崩掩埋,就要及時組織搶救。但在雪崩還沒有完全停止以前,不能草率行救,必須監(jiān)視被埋者的位置,等待雪崩完全停止后,才能去搶救。被雪崩掩埋的遇難者,大多數(shù)不是被雪崩壓死的,而是因為呼吸不到新鮮空氣窒息致死的。所以這時侯最要緊的是找到遇難者的位置,迅速把人挖出來。挖掘出受難者后,首先要給他作人工呼吸,然后送醫(yī)院急救治療。
為了便于遇難后迅速被找到,登山者應該在身上系上顏色鮮明的緞帶,當不幸被雪崩卷進時,雪崩產(chǎn)生的氣浪會把緞帶吹起,救護者可以根據(jù)緞帶,迅速找到被埋的人。為了便于災后救護者能夠用磁力探測儀找到遇難者,在雪崩地區(qū)工作的人或登山者,身上必須攜帶某種鐵器。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