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印刷博物館 > 源遠流長的印刷術 > 印刷術的起源 > 印刷的發(fā)明與相關技術 |
|
轉印復制方法--印章對印刷來講,文字雕刻技術是雕版印刷術中刻版工藝的核心技術。然而印刷術是包括雕刻術在內的、將手工雕刻印版上的圖文轉印到承印物上從而取得大量復制品的轉印復制術。手工雕刻技術成熟之后,轉印復制術的發(fā)展和成熟則成為印刷術的關鍵性技術,是印刷術的發(fā)明必不可少的技術。盡管轉印復制術在新石器時代已見端倪,但就印刷術本身而言,印章更具實際意義。
印章起源于我國的殷商時代,印章上的文字,有陰文,也有陽文;印章上的文字的字體,有古文、篆文、隸書、楷書。但有一點印章作為印信,是用來蓋印的,屬壓印、復制術范疇。正是這種壓印復制術的出現和應用,跨上了印刷源流史上的又一個臺階,逼近到印刷術的大門,所以在印刷史上將印章稱之為印刷術發(fā)明的萌芽。
蓋印封泥 古代的印章,在紙發(fā)明以前,主要是用于蓋印封泥。封泥,最早的出自周朝,最晚的是晉朝遺物,說明蓋印封泥這一轉印復制術始于西周,終于紙已通行之晉朝。
秦磚漢瓦,也稱模印磚瓦,是包括古陶和封泥在內的、以泥土為材料轉印復制文字或圖象的重要領域,并在秦漢間已廣泛使用。這些磚瓦上的文字和圖案,都是在燒制之前模仿蓋印方式模印上去的。從現存實物來看,磚瓦上的文字,多為與建筑相關的人名、建成日期和吉祥用語。
蓋印封泥和模印磚瓦,從技術發(fā)展角度講,對印刷術的發(fā)明具有重要意義。其中,蓋印封泥用的印章,模印磚瓦用的印模,類似于雕版印刷術中的印版,上面刻有圖案或文字,是圖案或文字轉印的基礎;蓋印和模印采用了轉印復制術中的壓印技術,是取得印跡和大量復制品──封泥和磚瓦──的方法和手段。因此,蓋印封泥和秦磚漢瓦對完善印刷術這一發(fā)明是至關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