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葬”、“薄葬”與“速葬”
保安族信仰伊斯蘭教,喪葬習俗嚴格遵循著伊斯蘭教規(guī)定的“土葬”、“薄葬”和“速葬”的基本原則。
伊斯蘭教認為,人是由大地的“土”造化成的,死后也應融化于土,復歸于土。死后歸土就是返本還原。故中國穆斯林常說“亡人以入土為安”、“亡人奔土如奔金”。忌火葬,土葬也不用棺槨。
保安族的土葬方式很簡單,即在墓地選好址后,先豎挖一寬約1米,長2米許,深2至3米,南北向的坑,然后在西側(cè)的坑壁上橫挖一偏洞。下葬時,將尸體頭朝北、面朝西置放于偏洞之中,洞口用土坯、泥漿封好,然后填土掩埋,地面形成墳包即可。墳的底部嚴禁用木板、石板、鐵板等非土質(zhì)以及用燒制的陶類制品。禁止大興土木建造陵墓,也不建造屋宇于墓上。
伊斯蘭教提倡薄葬,主張葬事從儉,不搞繁文縟節(jié),不講究任何排場,不用殉葬品。因為人生下來就是赤身空拳,一無所有,死后入土,也應赤身空拳面對安拉。保安族也是如此。人無常(死亡)后,僅請阿訇念經(jīng)、行“抓水”(用清水洗尸)、穿“卡凡”(用白布纏裹尸體,婦女另加一塊蓋頭布),不穿用其它任何衣物。然后移入“塔卜”(存放于清真寺的公共抬尸匣),舉行簡短的殯禮。之后將尸體抬往墓地,送入挖好的墓穴掩埋即可。在待葬和葬禮期間,禁止嚎啕大哭,禁止喧嘩、宴客、送花圈帳聯(lián)、放鞭炮、敲鑼打鼓或使用其它樂器。禁止設靈位、掛遺像,也不擺設祭祀臺和供品等。
關于速葬,先知穆罕默德曾說:“你們應速埋亡人,如亡人是幸福的,應早使其獲福;如系不幸者,亦當盡快遠避火獄囚類”。因此,伊斯蘭教規(guī)定凡穆斯林,“三日必葬”。反對等待吉日,鋪張浪費的風氣。保安族人無常后,一般當天就舉行葬禮,不隔夜。除非無常時間較晚,或遇其他特殊情況 ,如亡者的至親出門在外,因路遠來不及當天奔喪的,才破例等一天。為達到速葬的目的,還遵循“天下黃土皆可葬人”、死在哪里就葬在哪里的原則,不長途運尸回鄉(xiāng)埋葬,也不強調(diào)亡人必須回故鄉(xiāng)與祖宗埋葬在一起。
保安族及回、東鄉(xiāng)、撒拉等伊斯蘭教民族簡單的葬禮形式,特別是薄葬、速葬的方式,既節(jié)時省力,又避免了財富的浪費,還起到了防病、防止環(huán)境污染等積極作用,頗具借鑒價值。
[上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