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2年,德國數(shù)學家哥德巴赫寫信給大數(shù)學家歐拉,提出猜想,每個大于2的偶數(shù)都是兩個素數(shù)之和,即“1+1”。二百多年來,這個問題吸引了世界各國很多優(yōu)秀數(shù)學家來研究它。
當時(1952年)我是一個22歲的青年,研究這樣難的問題,能行嗎?弄不出成果怎么辦?但強烈的愛國心使我把個人得失放在一邊,毅然地向這一難題進攻了。
從1920年以來的有關(guān)文獻,不管是英文,俄文,德文,意大利文,能找到的,我都查了出來。然后,認真分析其中的思路及可能存在的欠缺之處。意大利文我不懂,就從數(shù)學式子去猜測文字的含義。為了工作,我忘了星期天。累了,就伏在桌子上休息一下,有時工作到東方發(fā)白才去休息。
記得有幾次,一直工作到病倒了,才強迫自己休息幾天。
為了找到一切資料,我跑遍了北京的大圖書館。當時找不到布赫夕塔布1938年與1940年的兩篇文章,研究工作陷入了困境,怎么辦呢?工夫不負有心人,有一天打聽到科學院圖書館從蘇聯(lián)進了一批俄文版舊書籍和舊雜志。
那時,科學院圖書館在王府井,而數(shù)學所在清華園,每天只有一趟公共汽車進城,朝發(fā)夕歸。我就抱著碰運氣的心情,一大早從清華園趕到王府井。圖書館一開門,我就進去了。工作人員對我很支持,讓我自己到書庫里去找。進書庫一看,只見新到的舊書籍和舊雜志堆得滿地都是,原來他們剛剛打開箱子,還沒有來得及整理。工作人員說,我們也不知道你要的資料有沒有,你如果不怕麻煩就自己在地上翻吧。那天我運氣非常好,沒多久就找到了我需要的兩本雜志,高興極了。當時沒有復(fù)印機,兩篇文章加在一起有20多頁,我趕快拿出筆紙埋頭抄,中午吃兩個燒餅再接著干,兩天終于抄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