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月5日,林家翹先生在清華大學的寓所,談了他和陳省身的交往以及陳省身的學術精神。林家翹說,他在清華大學上學時就知道了陳省身的名字。林家翹1933年考入清華大學物理學專業(yè),陳省身當時是清華大學數(shù)學系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研究生。林家翹說:“當時清華大學的物理系和數(shù)學系規(guī)模都很小,我每年都會選擇數(shù)學課程,當時就到數(shù)學系聽熊慶來教授的課,知道了陳省身的名字,但我是大學生,而他是研究生,當時并沒有接觸。”
他和陳省身的第一次見面是在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當時林家翹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數(shù)學教授,陳省身應邀到哈佛大學演講,哈佛和麻省理工學院同在馬薩諸塞州的劍橋城,林家翹就去幫助招待客人,這是他們的第一次會面。20世紀60年代初,林家翹應邀到芝加哥大學演講,陳省身當時是芝加哥大學的幾何學教授,林家翹在陳省身家寄宿了一夜。
20世紀60年代初,林家翹為《美國數(shù)學會年報》寫了一篇論文,陳省身正好是這篇文章的編輯,因此就知道了林家翹所做的工作。林家翹說:“陳省身是做純數(shù)學的,我是做應用數(shù)學的,二者差得很遠,但我們欣賞彼此所做的工作,也互相鼓勵,但沒有合作過!
20世紀90年代末,陳省身曾邀請林家翹到南開大學數(shù)學研究所開展應用數(shù)學研究,但當時清華大學也向林家翹發(fā)出了邀請,最后林家翹選擇了清華。
林家翹認為陳省身是比他領先一段時間的人物。他說,陳省身是一位世紀級的幾何學大師,同時也樹立了一個榜樣,那就是回南開大學建了幾何之家。他的具體做法是將在國外學到的知識介紹給國內(nèi),并使自己的專業(yè)在國內(nèi)扎根!拔覀兌荚敢鉃閲易鲐暙I,我到清華大學來就是按這種精神做事的!绷旨衣N說,“在細節(jié)上,我知道他的事情不多,他知道我的事情也不多,但我們都是理學院的人,志趣是相同的,我們共同的精神是:研究科學、追求真理,在前沿上工作!
林家翹說,他和陳省身都認為,為尋求真理而進行的科學研究不同于做項目、產(chǎn)品的研究和開發(fā),科學研究的貢獻比科技的貢獻要重要。中國有句古話:“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將人培養(yǎng)好了,他以后可做幾十年的貢獻。因此,人的教育一定要做到“博大精深”。對一個科學家來說,
“博大”和“精深”同樣重要。在博士研究生時所做的題目時隔幾十年后可能就沒有用了,但當時所學到的精神、方法是讓人終身受用的。做研究一定要選前沿的題目,再發(fā)展出一種方法,這種方法可能幾十年以后都是有用的。在大學階段培養(yǎng)學生扎實的科學基礎是大學最重要的任務,可是現(xiàn)在中國的大學早在學生一年級時就確定了專業(yè),這是最危險的事,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以后是沒有出路的。
得知陳省身先生去世后,林家翹和夫人向陳省身的子女發(fā)去唁電,并賦詩追憶:“滿門桃李多偉績,幾何之家留舊情。九三高齡示風范,巨星隕落舉世驚!
20041206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加工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