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常用的裝訂技術(shù)
|
![]() |
卷軸裝 |
清代的裝訂技術(shù),基本上延用古代傳統(tǒng)的方法(清代后期引進的西式裝訂法除外)。卷軸裝、折裝、蝶裝和包背裝和線裝等都有所使用,而使用最多的是卷軸裝和線裝。卷軸裝主要用于字畫的裱裝,清代書籍主要采用線裝,其它裝訂方法很少采用。清代在裝訂工藝方面的發(fā)展,主要是裝潢考究、工藝精細、牢固耐用。
![]() |
線裝書的訂線形式和函套形式 |
卷軸裝往往是作為一種藝術(shù)品而應(yīng)用的,更注重裝潢的考究,多用較薄而有花紋的絲織品裱貼,并配有精致的木軸。
線裝是用線將書頁連同前后書皮裝訂在一起的裝訂形式。清代線裝書的封皮,多用較厚的紙張,或幾張紙裱貼在一起,或在紙上再裱以紡織品,有的還用細絹包角。訂線有絲線或棉線,多為雙線,訂孔有四眼或六眼,書籍開本較大時,還要增加訂孔。
![]() |
殿版書裝幀 |
線裝書為閱讀方便,一般不宜太厚,因此,一般較厚的書往往要分卷訂為多冊。把一部書的多冊包裝在一起,往往采用函套、書盒或夾板幾種形式。函套是最常用的一種形式,它由厚紙板再裱上紡織品,將一部書包裝在一起,并露出書的上下切口。書盒多為木板制成,將一部書裝在盒內(nèi)保存。夾板包裝法則是上下為與書籍尺寸相同的木板,用絲帶聯(lián)連,將一部書夾在中間。
![]() |
毛裝書籍 |
殿版書裝幀設(shè)計莊重、典雅,初期多以綢、綾等絲制品做書衣、函套。以楠木、檀香木等高貴木材制書匣,以避蟲蛀,保護書籍不受損壞。
當(dāng)時還創(chuàng)造出一種毛裝,即將印好的書頁疊齊,下紙捻后不加裁切。用此法裝訂書籍,一是為表示書系新印殿本,二是為了日后若有污損可再行切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