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吾爾族藝術(shù)家貫云石
貫云石(1286-1324),元代文學家、戲曲音樂家、詩人、書法家。本名小云石海涯,元代軍事家阿里海涯之孫。因父名貫只哥,遂以貫為姓。名云石,自號酸齋、浮岑及蘆花道人。維吾爾族。祖籍北庭(今新疆吉木薩爾縣)。
貫云石自幼善騎射,酷愛漢族文化,學習勤奮,在詩文、散曲方面有很深造詣。成年后,他承襲父爵任兩淮萬戶府達魯花赤,鎮(zhèn)守永州。他治理軍隊嚴格,表現(xiàn)出優(yōu)秀的軍事才能。但他淡泊功名利祿,幾年后,將軍職讓給弟弟都海涯,專心致力于學問,潛心研究我國古代典籍,撰寫了《孝經(jīng)直解》一書。公元1308年北上大都(今北京),從師于著名古文家姚燧。姚燧很贊賞他,稱他“才氣英邁”,具有掌握筆鋒、輔佐帝廷的才華,舉薦他出任英宗的說書秀才。
1313年,年僅28歲的貫云石被仁宗選為翰林學士、在奉大夫。參加了制訂政治條令和編修國史的重要工作。他對治國安邦提出了積極建議,切中時弊,但卻不為仁宗采納,他逐漸看清了官場的腐敗,為躲避政治禍患,不久,便稱病辭官,返回江南,隱姓埋名,自號蘆花道人,行醫(yī)賣藥,過著隱居的生活。
貫云石在辭官離京后,沿途游歷祖國的大好江山,在南游途中所作《雙調(diào)•清江引》:“棄微名去來心快哉!一笑白云外。知音三五人,痛飲何妨礙?醉袍袖舞嫌天地窄!北憩F(xiàn)了他脫離名利繁瑣、宦海風波,投入到大自然懷抱之中,自由自在、輕松痛快的豪放飄逸之情。
貫云石是散曲從草創(chuàng)時期發(fā)展到黃金時代的一位過渡作家,在散曲發(fā)展史上占重要地位。他的前期散曲受儒家積極入世的思想影響較大,在作品中表達了盼望建功立業(yè)、兼濟天下的愿望,但又感嘆時光流逝,自己的抱負無法實現(xiàn)。其后期散曲,大多反映他浪跡江湖、隱逸山水的生活,流露出厭惡官場、潔身守志的思想情感。
貫云石現(xiàn)存散曲有小令79首,散見于《陽春白雪》、《朝野新聲太平樂府》等選集中,絕大多數(shù)是寫隱逸與戀情的,其次為詠史與寫景之作。
貫云石在兩首《雙調(diào)•殿前歡》中寫道:
暢幽哉,春風無處不樓臺。一時懷抱俱無奈,總對天開。就淵明歸去來,
怕鶴怨山禽怪,問甚功名在?酸齋是我,我是酸齋。
楚懷王,忠臣跳入汩羅江,離騷讀罷空惆悵。日月同光,傷心來笑一場。
笑你個三閭強,為甚不身心放?滄浪污你,你污滄浪。
在這里,他肯定屈原的忠,又嘆屈原的愚,不主張走自沉汩羅的絕路。在許多作品中,他都揭露了官場的驚險與丑惡,表明了不與當權(quán)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的決心與氣概。
他的作品大都豪放灑脫,風格獨特,不論何種題材,都透出一股浩然正氣。這種風格的形成,與他開朗豪爽,不拘形跡的性格有關(guān)。也與他治軍兩淮、說書內(nèi)宮、編修國史、浪跡江湖的豐富經(jīng)歷有關(guān)。再者,他十分傾慕詩人李白的豪情逸志,敬重李白不“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的高風亮節(jié)。如《桃花巖》:“酒酣仰天呼太白,眼空四海無纖物”;《采石歌》:“我亦不留白玉堂,京華酒淺湘云長”。表現(xiàn)了他不追逐名利,在大自然中陶冶性情,保持和平寧靜的心態(tài)。
貫云石的散曲中也有偏于清新秀麗、自然質(zhì)樸的作品。如:《殿前歡•失題》:
隔簾聽,幾番風道賣花聲。夜來微雨天階凈。小院閑庭,輕寒翠袖生。
穿芳徑,十二闌干憑。杏花疏影,楊柳新晴。
描寫暮春時節(jié)清晨的小院,既安閑幽靜,又充滿盎然的春意。
貫云石還擅長唱曲,且影響較大。他所創(chuàng)作的曲調(diào),傳給浙江澉浦楊梓,揉合了當時的民間曲調(diào),改造為當?shù)厝罕娤矏鄣囊环N唱腔,發(fā)展為海鹽腔。流傳至明代,成為昆腔的先驅(qū),同弋陽腔、余姚腔合稱南曲三派。他的詞、詩寫得也很好,他的詩歌清新自然,以感情真摯見長,《歌行古樂府》即是代表。他的詞,現(xiàn)存有《水龍吟•詠揚州明月樓》一首。
貫云石著有碑銘、記敘、雜著等若干卷,F(xiàn)已散佚。《孝經(jīng)直解》一書現(xiàn)有影印刊本。他還精于書法,不僅得體入微,而且自成風格。
貫云石多才多藝,性格灑脫奔放。他去世后,被追封為京兆郡公,贈集賢學士,謚文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