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丁禮──人生的新起點
普米族少年兒童與成年人的年齡界限為13歲。13歲前,男女兒童均穿長衫。到了13歲,舉行完“穿褲子”、“穿裙子”儀式,即成丁禮后,才能改換裝束,步入成年人的行列。
普米族的成丁禮多于大過年(即春節(jié))時舉行。儀式多由母親或舅父主持,簡樸而熱烈。屆時,全家人圍坐在烈火熊熊的火塘周圍,懷著喜悅的心情注視著這一場面:成年兒童走到火塘前的神柱旁,雙腳踩在豬膘和糧袋上。豬膘象征財富,糧袋象征豐收,意味著長大后有吃有穿,生活美滿幸福。如果是男孩,還要右手握尖刀,左手拿銀元。銀元象征財富,尖刀象征勇敢。如果是女孩,則要右手拿耳環(huán)、手鐲等裝飾品,左手拿麻紗、麻布等,象征著可享受的家庭權力和應承擔的勞動義務。接著由巫師向灶神及祖先祈禱,由舅父或母親換下他(她)的長衫,給他(她)穿上短上衣、長褲(百褶裙)。換裝完畢,大家都要贈送給他(她)一點禮物,以示祝賀。小伙子(姑娘)也要向灶神和親友們一一叩頭、敬酒致謝,并希望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上繼續(xù)得到他們的保護與幫助。此后,成年的小伙子或姑娘就可以參加集體的生產(chǎn)勞動和各種社交活動了。
據(jù)說普米族為年滿13歲的孩子舉行“穿褲子”、“穿裙子”儀式的習俗由來已久。相傳當年忽必烈攻打云南,路過川西時,有兩位年僅13歲的普米族少年隨軍南下,出生入死,英勇善戰(zhàn),深得忽必烈的賞識。后來人們?yōu)榱思o念他們,同時也為了教育后代,便于每年的新年為13歲的兒童舉行成丁禮,祝福他們健康成長,將來成為有志之士。從此,這種活動便相沿成習,流傳至今。
[上一頁] [下一頁]
|